海南省金属学会,是1997年开始开展厂会协作活动的。这项活动得到了海南钢铁公司和海南省金属学会领导的积极支持。在具体选择什么样的协作项目这个问题上,我们没有匆忙决定,采取了审慎态度,力争使第一个合作项目具有启示作用。一般情况下,生产企业每年都会有一些技术改造项目。这些项目有大小之分,轻重之分。经过筛选,他们确定了“红房山扩帮工艺,总图的研究与设计修改”这个项目来进行协作。该项目在技术难度,影响程度、实施效果等方面均具备协作的条件。
这个项目的工程背景情况是不寻常的。对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的海南钢铁公司的生存发展具有深远意义。海钢公司的北一采场从1957年始至今,已生产开采40余年。最终边坡高差已达269m。随着生产勘探地质储量的升级,海钢重新委托设计院对北一采场零米以上初步设计作了修改。初改后的设计确定必须对采场边坡进行扩帮,总扩帮量为4887.8万吨。按此设计需新开道路,修复火车站、线,新建采场倒装场,扩建排土场等等。工程设施投资造价达457.88万元。这个设计,也是倾注了设计院设计人员的劳动心血,是一点一滴计算出来的,是基本符合实际生产情况的。但是,按此设计施工,工程量大,造价高,而且其施工经营费用也相应提高。能否在达到相同扩帮效果的前提下,采取技术措施,减少工程设施造价和随之产生的施工经营费用?这就是我们通过厂会协作所要解决的难题。
修改设计的难度在于对其实施效果的预见性。整个再修改设计涉及到工艺及装备水平的配置,扩帮过程的供水供电设施,剥离矿石流向,安全技术措施等等,是一项复杂的工程。学会方面确定了以采矿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组成协作队伍;具体安排了10多名科技人员任课题负责人、技术负责人,主要参加人员等。在征得原设计院单位认可的前提下,组织攻关工作。攻关人员制订了工作进度表,定时召集专业技术人员研讨工作进展情况,并就遇到的技术难题,组织更高层次的专家进行技术会诊。整个工程至1998年10月全面完成。在工作过程中,科技人员对工作现场周围地形和采场设施作了详细周密的调查研究;分析作业工艺状况特点,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。采场现场工作条件是很艰苦的。海南的夏季阳光照射时,现场气温可达45℃以上,且无处蔽荫。他们克服日晒、雨淋、风吹、高温、寒冷等不利气候影响,不畏艰难,精心研究设计方案;力求经济、安全,简便。工作任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充分利用工程现场地形条件堆放废石。二是根据扩帮前后期情况的变化,优化工艺装备;达到缩短工期,充分利用采场设施能力的目的。经过反复推敲,优化后的方案,充分体现了这些内容。
在全部工程施工结束之后,组织了工程验收。鉴定评审意见书认定:“红房山扩帮工艺,总图的研究与设计修改”这一项目,在工程设计施工安排上具有独到之处,为海钢公司类似作业环境提供了可借鉴的创举;废石场的就近选择和堆放符合设计基本原则;后期采用植被和阻挡措施减少泥石的流失已见成效。优化方案的实施,取得了显著的效益,对稳定海钢矿山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海钢公司破例将此协作项目评为1998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。
金属学会与海钢协作的“红房山扩帮工艺、总图研究与设计修改”项目完成之后,在学会科技人员中产生良好效应,激励更多的同志参加协作活动,众心向往创造科技成果。该项目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也是显著的。据验收测算评定:此项目共节省了两部分费用。一是工程设施建设投资方面费用,其二是工程施工经营方面的累计费用,两项合计,该项目共计节约资金为1327.86万元。在环保方面,由于措施得力,防止了泥石流失危害环境。
通过协作他们认识到,科技人员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厂会协作的成败。厂会双方都应重视这一点。从企业来说,企业发展为厂会协作提供了长久的协作机会。
而学会在提供技术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,是多学科、多人才聚集地。但是,长期以来,学会以学术、技术交流和科普活动为工作主要任务。因此,投身厂会协作是进入一个新的领域。这一领域为学会提供了发挥作用的大舞台。